汉代神兽︱像羊像马又像鹿——汉代麒麟长什么样?

liukang20242天前今日吃瓜620
海昏侯墓里的麟趾金
汉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昭帝驾崩,因无子,权臣霍光挑选让宗室刘贺前来承继皇位。这一政权的替换彻底改动了刘贺的命运,他自故乡昌邑国入长安继位仅27天,就因个人德行缺乏,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轰然溃散,被废位,遣回故国。又曾在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三月,接到后继者宣帝的诏书,被封海昏侯,恩赐食邑四千户,迁往豫章。却在豫章与人攀谈时,流露出关于当年宫斗失利的懊悔,而被揭发遭到严惩,不久即悄然无声地谢世。
其实多年前政治生计的完毕,就意味着刘贺余生的失望,但这条史料记载标明过他的折磨。由此咱们可以猜想,在终究的岁月中,刘贺应无数次地回想过未央宫所勃发的光辉却软弱的荣光。为了维系与中心政权那丝虚无的联络,他曾忠诚地预备过一堆金器,梦想参加朝廷的酎金礼。但是他乃“嚚顽放废”之人,参加宗庙祭祀的政治资历终究仍是被掠夺,因而那些宝贵的金器只能随主人一同被埋入深深的墓穴,成为永久的谜题。直到两千年后重启,轰动了学界。
刘贺墓出土遗物1万余件(套),包含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编器、草编器、纺织品和竹简、木牍等。其间金器有478件,约115公斤,形制有金饼、金版、马蹄金与麟趾金等。因仅有金饼墨书“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可以确认是为酎金礼而制的,其他金子的用处则暂难确认,不过有两种造型特别,有目共睹。
一种铸成马蹄状,唤作“马蹄金”(图一)。另一种则铸成尖足蹄状,形似鹿蹄,底部触地,顶部一圈细巧金丝线纹饰带,做工精美,形状娇矜,名为“麟趾金”(图二)。
图一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
图二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麟趾金麒麟的皇家文明内在望文生义,“麟趾”即麒麟的蹄足,源源不绝,早见于《诗经》。《周南·麟之趾》云:“麟之趾,振振令郎,于嗟麟兮。”用“麟趾”比兴,来描述贵族令郎的雍容气量与尊贵道德。
“麟趾”一词得到撒播,还影响到少数民族的文明。如北周明帝专立麟趾殿,会聚南北方的文明名人在此校编经史群书,如庾信、王褒等流落北朝的南朝名人也为此效能。
麒麟乃一种神兽,如韩愈言:“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唯麟也不可知。”但在先秦秦汉,它却被幻想作一种实际中可见的吉兽,标志着太平盛世。比方闻名的孔子悲歌“西狩获麟”的故事,到了汉代,皇家对它的推重空前绝后。
西汉长安宫城里有以麒麟命名的修建,如《三辅黄图》卷二《汉宫》载:“《汉宫廷疏》曰:‘未央宫有麒麟阁、天禄阁,有金马门、青锁门、玄武、苍龙二阙。’”卷三《未央宫》:“麒麟殿,未央宫有麒麟殿。”卷五《观》:“麒麟、朱鸟、龙兴、含章,皆馆名。”
麒麟阁因有十一功臣画像,而广为撒播。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宣帝完成中兴,为感念臣子,特令画工制作十一名功臣图画于麒麟阁,霍光、张安世、杜延年、萧望之、苏武等人名列其间。此乃人臣至高的荣耀,被后人咏作“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
从政治中心的麒麟阁到边缘化豫章的麟趾金,麒麟如同成了皇族文明里必不可缺的吉利符号,是血缘与身份的标志。
那么,麒麟究竟长什么样?
麒麟的原型
南朝建康帝陵神道两旁的狮形石兽,有被称作“麒麟”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幅《明人画麒麟图沈度颂》,描绘了榜葛剌向永乐帝朱棣进贡“麒麟”的场景,图中麒麟却是长颈鹿的形象(图三)。而故宫博物院慈宁宫大门前置一对铜兽,狮首鳞身(图四),则有“狮子”与“麒麟”两种称号。但这些都是后世的演绎变形。先秦秦汉时期的文献与图画材料标明,麒麟描摹与外来的狮子并无相关,而是本乡动物的复合体。
图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人画麒麟图沈度颂》
图四 故宫博物院慈宁宫大门前铜兽在文献记载中,它的原型有羊、马和鹿三种动物。似羊说,如《初学记》卷二九引《孝经古契》:“如麕,头上有角,其末有肉,羊头。”似马说,如《御览》卷八八九引《说文》:“马身,肉角,牛尾。”似鹿说,如《尔雅》曰:“麕身,一角,牛尾。”不管像哪种动物,有一点共通的是:头顶独角,或许角端带肉。图画材料中的麒麟形象,也与文献记载大致相符,可分作似羊、似马和似鹿三种。
(一)羊形麒麟
羊形麒麟多以纹饰形状呈现在汉代的铜或玉器上。比方陕西西安汉长安城武库遗址出土一枚玉佩(图五),玉佩呈圆形,中心透雕,主体纹饰即一只带翼独角羊,羊头顶一只独角向后曲折,曲颈回忆,三足耸立,唯有右前蹄抬起,肩生双翼,在云气纹布景的烘托下,益发显出身形强健。孙机、霍雄伟等学者将此类独角羊形象定名为“麒麟”。相似图画多见于查拉姆、诺彦乌拉等北方匈奴墓葬出土牌饰上,有学者估测这一图画是斯基泰风格、鄂尔多斯式铜器在汉代的连续。
图五 陕西西安汉长安城武库遗址出土羊形麒麟玉佩又如汉代盛行的规则五灵镜、多乳禽兽带镜上,也多有羊形的麒麟图画,它与其他四灵构成组合。所谓五灵,即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和麒麟五种神兽,这一神兽组合自西汉后期开端盛行,与五行说有关。如《礼纬·稽命征》云:“古者以五灵配五方:龙,木也;凤,火也;麟,土也;白虎,金也;神龟,水也。”一面洛阳出土的西汉五灵博局纹铜镜,做工精深,纹饰华美。该镜为圆形,镜背结构分作纽座、内区和外区三部分,圆纽座周围饰一圈乳钉纹,间铸十二地支篆文,代表时辰;内区由连弧乳钉纹和博局纹分划出四方八极,在每一个方位的格式中各自装修着神兽图画;外区为一圈铭纹带,其文辞具有汉赋文风;再外围则饰几许纹、云气纹饰带(图六)。铜镜内区中主体纹饰上的神兽造型生动,或曲折腾飞、或前迈生风,或回忆长啸、或展翅云翔,周围间以云气纹,更增加如许仙气。其间麒麟与朱雀般配,坐落南边。
图六 河南洛阳出土西汉五灵博局纹铜镜(二)马形麒麟马形麒麟图画多见于汉代的岩画和画像砖、石上。其间最具说服力的是带榜题的图画,见于河南荥阳苌村汉代岩画墓。该墓的岩画图画因受潮、时代久远等原因,已有所损坏,在前室西壁,模糊可辨其上部南侧彩绘一珍禽,面北,尾羽雍容,墨书榜题“凤皇”二字;与之相对的北侧绘一瑞兽,面南,肩生双翼,马蹄,牛形尾,隶书榜题“骐驎”二字。该兽身形主体部分已模糊不清,只能据其大约概括进行估测为马形。
较为清晰的一例图画见于江苏徐州茅村汉墓前室的画像石上。该石左、右、上外框饰以半圆形斑纹,内以横线勾勒边框,框内的主体图画为一例奔跃的神兽。画面的两头各置几条神龙、神鸟等,正中心为一名羽人饲一对麒麟的图画组合。羽人立在中心,手舞足蹈,双臂打开,似在饲弄神兽;两只麒麟一左一右相向而立,外形相似,皆似马,头顶除了双耳竖立,还有一只带肉独角,曲颈头略往前伸,去够面前羽人的手,一派其乐融融的天然生趣(图七)。
图七 江苏徐州茅村汉墓前室画像石(三)鹿形麒麟鹿形麒麟最为常见,但有时也简单和马形麒麟相混杂。从图画上的榜题来看,“骐驎”二字的“马”字偏旁,如同暗示了该神兽与马的联系。
除了前述荥阳苌村岩画墓的材料,江苏邳州东汉缪宇墓后室东壁的画像石上,也有榜题为“骐驎”的神兽,但该兽却为鹿形,姿势娴雅(图八)。别的,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上也有鹿形麒麟图画,其榜题则作“麟”字,又如同表明与鹿的相关。因而从字形上看,“马”“鹿”偏旁或许寓示着麒麟原型的改动。
图八 邳州缪宇墓后室东壁南侧画像石部分线图相较之下,鹿形麒麟的图画材料最为丰厚,而且造型分外美丽,全面表现了古人发明这一神兽所寄予的如花愿望与夸姣涵义。如河南偃师李家村出土鎏金铜麒麟,高8.6厘米、长6.7厘米,以鹿为原型,头顶独角,平视前方,目光柔软,颈部有刻划的项链,四肢耸立。该麒麟的造型秀雅,通体鎏金,鎏金层有脱损处,显出色泽半旧而隽永,叫人想起余霞在此散成绮,将小兽包裹晕染开去,又偶然悄悄打个回旋儿,使得气氛感似澄江,静如练(图九)。
图九 河南偃师李家村出土鎏金铜麒麟鹿形麒麟在四川、陕西的画像石上较为常见。它们的外形附近,头顶独角常常带肉,俯首阔步,牛形长尾下垂,四肢纤细停步点地,尽显其灵动姿势。凉山州昭觉县出土一件东汉麟凤石刻,保存的状况较好,其间麒麟颇具王者之风。但见它头顶一只带肉独角傲然耸立,角端肉似桃形,俯首曲颈;前半身歪斜落地、重心压低,后半身稍微抬起,肩上羽翼在风中翩然上扬,如此构成一种前低后高的视觉效果,如同刚刚突如其来、轻盈纵身一跃触地,飘飘若仙不染凡尘(图一〇)。
图一〇 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出土鹿形麒麟石刻拓片米脂出土一块东汉墓门楣画像石,画面分作上下两层,上层的左右两头别离刻有日、月轮;中心以藤蔓状流云纹为主,期间搀杂有各式神兽、羽人,如同云气中诞生了神灵,神灵又幻化作瑞云,彼此旋绕羁绊、纷扰难辨,尽显仙界的迷离梦境。基层画面为一列向左跋涉的神兽部队,捣药白兔、虎、龙、凤、神鸟等神兽顺次前行,中心间以瑞草;画面最左端为一羽人和麒麟的组合,但见羽人面向右方,一足点地一足跃起,手捧一株瑞草朝向面前的麒麟,而麒麟坐落神兽部队的队首,面临羽人,头顶的带肉独角跟着扬起的头部、微向后仰,挺胸而立,右蹄抬起,容光焕发(图逐个)。在此羽人和麒麟构成一种美妙的应和联系,如同一列部队在奔走风尘之后,总算迎来一名来自仙界的使者,他带来了一缕奥秘的瑞兆。
图逐个 陕西米脂出土门楣画像石拓片以上是汉代麒麟常见的三种原型。它们虽各有特征,但都头顶竖独角,外形充满了灵秀之气。麒麟的图画组合及民间崇奉
汉代麒麟常与其他神人、神兽构成图画组合,一同在墓室中营造出仙魅灵光,如同以此情形就可以抵消减弱逝世的惊骇,安慰那永逝的魂灵。
铜镜上的麒麟常与多种神兽、特别是四神相组合,而画像砖、石和岩画上的麒麟,组合目标可大致分作以下三类。
(一)与西王母相组合
西王母是汉代风头最健的女神,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她的传说盛行,到了汉代她更因被传为具有不死灵药而声名大盛,从西汉晚期起构成了一种上自官方、下至民间都遍及的西王母崇奉。在汉代的画像石、砖、铜镜甚至西南地区的摇钱树、陶俑上,西王母俨然已从《山海经》中的半人半兽形象,演化成了正经尊贵的女神。
她华服广袖,或梳高髻或许戴冠,最常见的是戴胜,《释名·释首饰》曰:“华胜,华象草木华也;胜言人描述正等,一人着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胜乃一种发饰,孙机先生考证在画像石上戴胜的尘俗妇女并不多,这种饰物大致可视作西王母的标志之一。别的,西王母的周围往往集合着一些随从,比方玉兔、蟾蜍、三足乌、九尾狐、鸡首或牛首人身神等,麒麟有时也或许呈现其间。
比方山东邹城高庄乡出土一块画像石,画面最上方刻主神西王母图画,只见她头戴长杖之胜,身着长袍,凭几而坐,左右各有一名仆人。画面下方刻一群神兽,飞鸟走兽生龙活虎,其间一只麒麟相似小鹿,俯首耸立,头顶带肉独角向后伸去,短尾上翘(图一二)。
图一二 山东邹城高庄乡出土画像石拓片在汉代,人们以为西王母地址之地,寓示着不死之仙界。如王僧达《祭颜光禄文》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麒麟呈现在此仙界,也就带有长生吉利的意义。(二)与其他仙人相组合
除了西王母,麒麟还常与一般仙人相组合。
仙人的特征在于可以遨翔六合世界之间,如《庄子·逍遥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丽若处子;不食五谷,沐雨栉风,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汉代人崇奉仙人可以引导升仙,通往自在无碍之境,如《汉书·郊祀志》曰:“有仙人服食不终之药,遥兴轻举,登遐倒景,览观玄圃,浮游蓬莱。”在画像石上,麒麟或许作为仙人的坐骑。在汉画像的图画表达上,骑麒麟与骑马神态相仿,如山东临沂白庄出土一块画像石,画面从上而下分作四格,顺次为:人物、仙人骑麒麟、三虎并驱和倒竖的怪兽图画。其间第二格,两只独角麒麟并立,其间一只背上骑有一名仙人,双手举起,似在点拨掌握方向(图一三)。
图一三 山东临沂白庄出土画像石拓片还有一块临沂白庄画像石,形制与前者相仿,也从上而下分作四格,顺次为:人物、骑羊、骑麒麟和三首人面兽图画。在第三格中,麒麟似马形,独角硕大,俯首阔步,长尾垂下,器宇轩昂;一名仙人骑在它背上,右手抬起,身体轻轻向后仰(图一四)。有学者留意过这一现象,指出:“虽然在画像石上没有看见骑马用镫的形象,但从一些骑马人身体向后歪斜的状况估测起来,脚下若是不蹬任何东西,是很难做到那样的。”马镫发明于何时?已有多位学者做过评论,王子今先生结合各家定见,进一步考证以为前期马镫是外包金属或皮革的木芯马镫,这种形制的文物材料“会集出土于我国东北地区。当时代大致为3世纪至4世纪,出土地址多在鲜卑人墓葬”。他还据日本出土的木质马镫,推想它“应是较金属包皮的木芯马镫更为原始的方式”。
图一四 山东临沂白庄出土画像石拓片再如四川泸州七号石棺上的一幅仙人与麒麟相组合的图画,仙人不骑而是立于麒麟身前,歪头而视,面带微笑,手持一枝瑞草养殖麒麟,寓示着人与兽两边的独特特点;麒麟坐落画面左边,头顶独角,肩生双翼,嘴唇凑向面前的瑞草(图一五)。
图一五 四川泸州七号石棺麒麟画像拓片画像石上的骑行仙人图画多有引导亡灵升仙的效果,当他们和麒麟组合在一同,也就意味着赋予了麒麟相似的功用。(三)与凤凰相组合
麒麟和凤凰也是一对常见的组合。《春秋左传正义》云:“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焦氏易林》多以麟凤为主题的谶言:“凤凰在左,麒麟处右。仁圣相遇,伊吕集聚。时无殃咎,福为我母。”“麟凤所游,安泰无忧。正人抚民,代代千秋。”蔡邕《琴操》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当时来何求?”
麟、凤各为兽中仁者,鸟中王者,将其并重,可以视作治世的标志,极富涵义之吉利,如王充《论衡·讲瑞》:“夫凤凰、鸟之圣者也,骐驎、兽之圣者也。”
画像石上也有这对组合,且往往构图华美。如前凉台墓墓门下横额画像,此石的构图考究,在画面左右两头各刻有一根长柱图画,柱头各设一斗三升斗栱;中心的主体画面由上下各两道纹饰带装修,并由三条菱形纹分隔成左右四格,这些纹饰带如同帷幔,与斗栱一同给画面营造出一种相似殿堂的视觉效果。在每格画面中,各有一只神兽,其间中心的两只,左为凤凰,长翎鹤颈,尾羽长而华茂、向上卷翘构成一条美丽的弧度;右即为麒麟,独角,两翼向上飞扬,与凤凰相向而对(图一六)。
图一六 山东前凉台墓墓门下横额画像拓片又如新津二号石棺上的图画,此图会聚了龙、玄武、凤和麒麟四灵,造型独特,线条流通,极富有艺术气味。在此画面上,朱雀、玄武和青龙占有了首要方位:画面中心是一对凤凰,左右相向,头顶一缕翎毛曲折,展翅而立,羽翼丰满,它们的尾巴各由五根华美的长羽组成,尾羽精雕细琢一点点毕现,线条极尽潇洒之能事。对凤下是一只玄武,龟蛇相缠,造型独特;它与对凤之间由一棵硕大的灵芝离隔,灵芝枝蔓曲折、飘洒纷飞。在凤与玄武的右侧,有一条相同体量的青龙,肩生羽翼,腾空而起,与打开双翼的对凤一同遮盖了天空,如同将一切都笼罩在神灵的威力下。玄武左边有一奔驰的人,右侧则有一人骑麒麟向中心而奔,麒麟头顶独角,似马形,长尾飘荡,四蹄翻飞(图一七)。在这块画像石上,麒麟与数种神兽相组合,表现出汉代造神的绘声绘色,如同对这些神兽奇禽的忠诚崇奉,真的可以感动六合,寓示着至深的祝愿。
图一七 四川新津二号石棺麒麟画像拓片结语麒麟的被发明,凝聚着传统文明的才智与审美。它既能溯源古远,又撒播至久,在更迭连绵的时空中,其形象或许在一代代的传说里,产生了改动,但人们关于它的喜欢与神往却不曾改动,直到今日都仍然是咱们民族文明中的一个吉利符号。
之所以麒麟能有如此深沉的生命力,或许与它可以与更广大的大地产生联合有关。比方在汉代,它就已不再囿于投合帝王需求的政治领域,而更多展现出好夸猎奇的时代风气,观照到普通人的生命体会。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仍旧枕寒潮。但是有时候,就连山河也抵挡不了白云苍狗,一些夸姣的前史回忆,唯有依托一代代人的精力文明传承,取得永生。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黑暗传送门网友科普:鼋怎么读?揭秘千年神兽发音之谜

千年神兽『鼋』读音之谜:黑暗传送门网友的趣味科普近日,一则关于『鼋怎么读』的讨论在黑暗传送门论坛引发热议。这个形似巨龟的生僻字,不仅承载着千年文化密码,更是长江生态保护的旗舰物种。今天,我们就用轻松有...

友情链接: